home archives github knives links
tags
categories 数据通信
only title title and content
数据通信

总结

$B$:信道带宽(Hz)
$B$:信号带宽(Hz)(近似的认为传输速率 = 传输信号的带宽,参考:简书)
$C$:信道容量(bps)
$G$:增益(dB)
$N$:噪声功率(W,$N = N_0B$)
$N_0$:噪声功率密度(W/Hz)
$R$:数据率(bps)(比特率,bit per second)
$S$:信号功率(W)


1 数据通信,数据网络和因特网

1.4.1 广域网

3 数据传输

3.1 概念和术语

3.1.1 传输术语

3.1.2 频率,频谱和带宽

正弦波

3.2 模拟和数字数据传输

3.2.1 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

隔行扫描(interlacing)

3.2.2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3.2.3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

3.3 传输损伤

3.3.1 衰减

3.3.2 时延失真

3.3.3 噪声

假设噪声与频率的大小无关,在$B$Hz带宽内的热噪声为$N = kTB$

$k=$玻尔兹曼常量$=1.38 \times 10^{-23} J/K$

或用分贝-瓦表示$N=10 \lg k + 10 \lg T + 10 \lg B = -228.6dBW + 10 \lg T + 10 \lg B$

3.4 信道容量

3.4.1 奈奎斯特带宽

$B$:信道带宽,为避免串扰,极限码元传输速率为$2B$Baud,$B$单位Hz,Baud为每秒钟传送码元的数目

奈奎斯特公式:$C = 2B \log_2 M$,$M$是离散信号的个数或电平的个数($\log_2M$对应编码的比特数)

3.4.2 香农容量公式

信噪比(SNR或S/N):$SNR_{dB} = 10 \lg \dfrac{\text{信号功率}}{\text{噪声功率}}$

信道的最大容量$C = B \log_2(1 + SNR)$,无误码容量

3.4.3 表达式$E_b/N_0$

每比特信号的能量与每赫兹噪声功率密度之比

$$ \dfrac{E_b}{N_0} = \dfrac{S / R}{N_0} = \dfrac{S}{kTR} $$

$S$是信号功率,$R$数据率

3A 分贝和信号强度

分贝是两个信号功率比值的度量,分贝增益公式如下

$$ G_{dB} = 10\lg\dfrac{P_{out}}{P_{in}} ( = 10\lg G) $$

其中

分贝损耗

$$ L_{dB} = 10\lg\dfrac{P_{in}}{P_{out}} = 20\lg\dfrac{V_{in}}{V_{out}} $$

4 传输媒体

决定数据率和传输距离的许多设计因素都与传输媒体及信号有关

4.1 导向传输媒体

4.1.1 双绞线

无屏蔽和屏蔽双绞线

4.1.2 同轴电缆

4.1.3 光纤

4.2 无线传输

4.2.1 天线

$$ G = \dfrac{4 \pi A_e}{\lambda^2} = \dfrac{4 \pi f^2 A_e}{c^2} $$

4.2.2 地面微波

4.2.3 卫星微波

4.2.4 广播无线电

4.3 无线传播

4.3.1 地波传播

4.3.2 天波传播

4.3.3 视距传播

4.4 视距传输

4.4.1 自由空间损耗

(单位增益天线)表示为发射率$P_t$与天线接收到的功率$P_r$的比值,$\dfrac{P_t}{P_r} = \dfrac{(4\pi d)^2}{\lambda^2} = \dfrac{(4\pi fd)^2}{c^2}$,其中

对于其他类型的天线($G \not= 1$)

$$ \dfrac{P_t}{P_r} = \dfrac{(4 \pi d)^2}{G_r G_t \lambda^2} $$

4.4.2 大气吸收

4.4.3 多径

4.4.4 折射

5 信号编码技术

5.1 数字数据,数字信号

术语 单位 定义
数据元素 比特(bit) 单个的二进制1或0
数据率 比特每秒(bps) 数据元素传输的速率
信号元素 数字:一个固定振幅的电压脉冲;模拟:一个具有固定频率,相位和振幅的脉冲 在一个信号传输编码中占据最短时间间隔的那部分信号
信号传输速率或调制速率 信号元素每秒(波特) 信号元素传输的速率

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数字信号编码格式的定义

5.1.1 不归零码(NRZ)

5.1.2 多电平二进制

5.1.3 双相位

曼彻斯特编码中:从低到高的跳变代表一个1,从高到低的跳变代表一个0

5.1.4 调制率

$$ D = \dfrac{R}{L} = \dfrac{R}{\log_2M} $$
其中

5.1.5 扰码技术

5.2 数字数据,模拟信号

5.2.1 振幅键控(ASK)

5.2.2 频移键控(FSK)

调制器需要的带宽为$W_d = 2Mf_d$

5.2.3 相移键控(PSK)

5.2.4 性能

机制 带宽
ASK $B_T = (1 + r)R$
MPSK(多值相移键控) $B_T = (\dfrac{1 + r}{L})R = (\dfrac{1 + r}{\log_2M})R$
MFSK(多值频移键控) $B_T = (\dfrac{(1 + r)M}{\log_2M})R$

5.2.5 正交调幅

5.3 模拟数据,数字信号

5.3.1 脉码调制(PCM)

$$ SNR_{dB} = 20 \log 2^n + 1.76dB = 6.02n + 1.76dB $$

5.3.2 增量调制(DM)

5.3.3 性能

5.4 模拟数据,模拟信号

5.4.1 调幅(AM)

5.4.2 角度调制

$$ s(t) = A_c\cos[2\pi f_c t + \phi(t)] $$

调频(FM),调相(PM)

$$ f_i(t) = f_c + \dfrac{1}{2\pi}\phi’(t) $$

6 数字数据通信技术

6.1 异步和同步传输

6.1.1 异步传输

6.1.2 同步传输

6.2 差错类型

6.3 差错检测

6.3.1 奇偶校验

6.3.2 循环冗余校验

$$ T = 2^{n - k}D + F $$

6.4 差错纠正

汉明码

$$ 2^r \ge k + r + 1 $$

6.4.1 块码原理

6.5 线路配置

6.5.1 拓扑结构

6.5.2 全双工和半双工

7 数据链路控制

7.1 流量控制

7.1.1 停止等待流量控制

7.1.2 滑动窗口流量控制

7.2 差错控制

7.2.1 停止等待ARQ

源点传输一个帧之后,必须等待一个ACK.在终点的ACK返回源点之前,源点不能发送其他的数据帧

7.2.2 返回N ARQ

站点发送的是以某个最大值为摸的顺序编号的帧序列.如果终点在某个帧中检测到差错,那么他可能会为这个帧发送一个否认(REJ).终点丢弃这个帧以及所有后来接收到的帧,直至有差错的帧被正确地接收到.因此当源点接收到一个REJ后,必须重传有差错的帧以及这个帧之后的所有已经传输过的帧

7.2.3 选择拒绝ARQ

被重传的只有那些接收到否认的帧或超时的帧,在这种情况下,否认成为SREJ

克服发送窗口和接受窗口重叠的问题,最大窗口值必须小于序号范围的一半

对于$k$比特的序号字段,最大窗口值限制在$2^k - 1$内

7.3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

7.3.1 基本特点

7.3.2 帧结构

标志 地址 控制 信息 FCS(校验字段) 标志
8 8(可扩展) 8或16 变长 16或32 8

7.3.3 运行方式

7A 性能问题

7A.3 ARQ

8 复用

8.1 频分复用

8.1.1 特点

副载波调制器->发送器->主接收器->带通滤波器->解调器

8.1.2 模拟载波系统

8.1.3 波分复用

8.2 同步时分复用

8.2.1 特点

8.2.2 TDM链路控制

8.2.3 数字载波系统

8.2.4 SONET/SDH

8.3 统计时分复用

8.3.1 特点

8.3.2 性能

8.3.3 电缆调制解调器

8.4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8.4.1 ADSL设计

8.4.2 离散多音调

8.4.3 宽带访问配置

8.5 xDSL

9 扩频

9.1 扩频的概念

优点

9.2 跳频扩频(FHSS)

9.2.1 基本方法

每个$k$比特的PN码指明了$2^k$个载频中的一个.在每个连续间隔期间(每个$k$比特的PN)都会从频率表中选择一个新载频

9.2.2 用MFSK调制的FHSS

9.2.3 FHSS性能分析

信噪比上的增益(处理增益)

$$ G_p = 2^k = \dfrac{W_s}{W_d} $$

9.3 直接序列扩频(DSSS)

9.3.1 使用BPSK的DSSS

9.3.2 DSSS的性能分析

信息信号的比特周期为$T$(相当于数据率为$1/T$),在此条件下:

信噪比上的增益

$$ G_P = \dfrac{T}{T_c} = \dfrac{R_c}{R} \approx \dfrac{W_s}{W_d} $$

其中

9.4 码分多址

9.4.1 基本原理

9.4.2 用于直接序列扩频的CDMA

10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10.1 交换式通信网

10.2 电路交换网

  1. 电路建立
  2. 数据传送
  3. 电路断连

10.3 电路交换的概念

10.3.1 空分交换

空分交换机就是信号通路与信号通路之间从物理上被空间分隔的交换机.每次连接都需要建立一条经过该交换机的物理通路,该通路完全专用于这两个端点之间的信号传送

10.3.2 时分交换

10.4 软交换体系结构

10.5 分组交换原理

10.5.1 交换技术

10.5.2 分组大小

10.5.3 外部网络接口

10.5.4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对比

11 异步传递方式

11.1 ATM的角色

信元(cell)

11.2 协议体系结构

11.2.1 ATM网络接口

11.3 ATM逻辑连接

11.3.1 虚通路连接的使用

11.3.2 虚通道/虚通路的特性

11.3.3 控制信令

11.4 ATM信元

异步传递方式利用了固定长度的信元,由5个八位组的首部和48个八位组的信息字段组成

11.4.1 首部格式

11.4.2 一般流量控制

11.4.3 首部差错控制

11.5 ATM信元传输

11.5.1 基于信元的物理层

11.5.2 基于SDH的物理层

11.6 ATM服务种类

11.6.1 实时服务

11.6.2 非实时服务